多学科诊疗(即MDT)不是一件新鲜事,但大部分医院只是当做众多诊疗方式之一,并未作为品类来打造,代表这种诊疗方式,成为医院的品类身份。
日常医院主要是专科诊疗,患者一般按科室挂号、看病、治疗、拿药。多学科诊疗也有,仅限于少数特殊需要的患者。
因为只是诊疗方式之一,执行起来很多事情并未考虑到,过程和结果都不是很圆满。
品类思维在医疗行业普遍存在,但大多是按疾病划分品类,诞生了许多成功的专科医院、专病中心,如眼科医院、脑科医院、肿瘤医院、口腔医院、儿童医院、血液病医院等。
专科医院人们很容易知道去哪看病、看什么病,但是复杂、综合性的病症呢?患者该去找什么医院、能想起来是谁?在中国几乎没有。
我们认为从心智品类的角度,多学科诊疗也是一种品类,医疗模式可以成为一个品类,它既科学、患者需要也容易进入心智,即便是跨越多个疾病类别、由多个学科专家会诊。
将多学科诊疗模式上升为一个品类,由医院聚焦该品类发展,可以解决诸多问题:
✦引导患者就医✦
一些重大疾病、复杂病症的患者,需要的不是专科医院,而是多学科诊疗。
比如肿瘤,涉及的依然是一个整体,而非只是生长出肿瘤的部位。多学科诊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,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死亡率。
✦为医生跨学科工作清扫障碍✦
如果多学科诊疗只是在日常医院里推行,很容易出现障碍,缺乏机制来保障医生跨学科相互合作。
在一般医院,大部分都是专病中心、专科诊疗。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一次、两次抽空去参加多学科诊疗,但是缺乏机制无法保障长久可行,不是每次需要多学科诊疗时都能到场,另外责任也不是很明晰。
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MDT的过程及治疗结果。
✦设计调动医生积极性的收费✦
当多学科诊疗只是“植入”到普通综合医院时,费用标准成为了一个鸡肋。太高了不符合一般综合公立医院的标准,太低了不符合多学科诊疗的价值,打击医生的积极性。
比如目前各省份的多学科诊疗收费标准可能也就300-500元一次,但实际上它的价值,或者在临床实践中,费用在1000-2000元及以上。
✦强化患者执行和医院随访✦
很多患者来综合医院看病,虽然接受了MDT治疗,但由于起初并未有这个意识,从外地过来之后,缺乏相关准备,所以治疗的结果不太容易满意。
大部分综合医院方面缺乏针对MDT患者离院之后的跟踪治疗机制,后期随访会诊也麻烦。
可见,将多学科诊疗“植入”到普通医院,只是作为医院的诊疗方式之一,虽然听起来没多大问题,都是由现有既存的各个专科医生组团来诊断,有这个资源,但......
实际上会出现协作、医生积极性、患者积极性、费用水平、延续随访等诸多方面的难题。结果导致综合医院里的MDT使用率很低,效果也不好。
品作认为解决这些难题的一条可行路径就是品类化,将多学科诊疗单独出来作为一个品类,打造专门的MDT医院,解决医生、患者甚至行业的燃眉之急。
关于品作
品作2019年上海创立,国内首创心智品类咨询,是一家品类发明&辅导公司,致力于突破常规的市场品类炒股配资的风险,创造基于顾客的心智品类,帮助顾客选择,为合作伙伴立业。
品类学科专科医院患者发布于:上海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